学生可以申请专利吗?

发布时间:2022-05-24 阅读量:1745



一天,同学A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,手里捧着两杯汽水,左边杯子里的是可乐,右边杯子里的是雪碧。只见她一会儿喝一口可乐,一会儿喝一口雪碧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这时,她灵光一现:如果这两个杯子合二为一,那我就能用一个杯子喝两种汽水了。


同学A心想,自己简直是个天才!于是准备告诉家里人,她要申请这个杯子的发明专利。


妈妈说道:你一个初中生能申请专利吗?还没成年呢。

同学A:那就等我成年之后,我要申请专利,别人用这种杯子就要给我钱,我就能挣很多钱了。

妈妈说道:你这个杯子这么简单,别人才不会给你专利呢。

同学A:那我就多分几十层,装几十种饮料进去。还有,我可以在杯子外面包一层比别人家都漂亮的包装纸······

妈妈说道:行了,喝完赶紧写作业,你把这心思花在学习上就好了。

同学A:知道了。


对话到此结束,但是,他们说的都对吗?接下来,笔者将针对以上的一些对话,从专利的角度进行对错的判断与分析。


误解一

“你一个初中生能申请专利吗?还没成年呢。”


我国法律对于专利申请的年龄是没有限制的,因此即便是未成年人,也可以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进行专利申请。例如在2003年7月8日,一名初中生就提交了一份申请号为CN03128295.4,名称为《高温高功率太阳能液态光学透镜》的发明专利申请,并在2007年获得了授权。这位同学在说明书中还强调了自己是名初中生,显然年龄并不会影响专利申请。


《高温高功率太阳能液态光学透镜》专利文件截图


除此之外,为鼓励在校学生进行创新,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措施。比如,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则在2020年11月12日印发了《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,其中第十三条第(一)项中规定,“国内发明专利(含港澳台发明专利)授权。对职务发明专利,资助3000元/件;对非职务发明专利,资助2000元/件;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费用减缴的发明专利,资助500元/件;对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,增加资助2000元/件。”,并在第十二条第(三)项中明确指出, 资助资金申请人可为“在我市全日制学校学习的学生”。由此可见政府重视学生的创新创造。


误解二

“别人用这种杯子就要给我钱,我就能挣很多钱了。”


随着人们的专利意识不断提高,大家都意识到专利是可以对发明创造进行保护的,而使用他人的专利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。于是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认为,专利是可以用来挣大钱的。那么专利是否真的能用来挣大钱呢?


不能否认,的确有不少高价值的专利能为企业或个人带来收益,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专利都能成为一笔挣钱的买卖。通过专利进行盈利的方式可总结为转让、许可或质押贷款。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,我国在2019年的有效专利许可率为6.1%,有效专利转让率为3.5%,有效专利作价入股的比例为3.3%。


与此同时,专利在申请过程中还需要缴纳相应的官费,而在授权后需要每年缴纳年费。尽管我国为了鼓励发明创新,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制定了相应的费减政策,根据《专利费用减缓办法》的有关规定,在校学生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的,出具在校证明可以请求减缓缴纳85%的申请费、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和年费。但这仍然意味着一份专利可能不仅不挣钱,还需要倒贴钱。若不缴纳年费,专利则会失效,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。


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费用减缴政策


误解三

“你这个杯子这么简单,别人才不会给你专利呢。”


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,被保护的专利必定是一项非常高大上的技术。但实际上,在判断一份专利能否授权的时候,是从新颖性、创造性和实用性三个维度进行判断的,技术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并不在评判范围内。因此,简单不是不授权的理由。


那么,同学A的杯子到底能不能被授权呢?


某宝售卖的一款产品


实际上,在淘宝,这样的杯子已经有不少商家正在售卖了。而专利方面,经过笔者检索,也能搜索到不少相关的杯子,其可分隔的饮料种类由两种到多种,分隔的结构有简单的直隔板或S型隔板,也有可穿过吸管的特殊结构。


《多层创意杯》专利附图


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0659103.3,名称为《多层创意杯》的专利,则公开了一种分层的杯子,使用一个吸管能够吸取到不同层的饮料,快捷方便,满足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。所以,这些正在售卖的产品和已经公开了的专利构成了现有技术,导致同学A的杯子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。


如果同学A执意要申请这个杯子的专利,则要对杯子的结构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。


误解四

“我可以在杯子外面包一层比别人家漂亮的包装纸。”


大多数人对专利的了解仅限于发明,甚至有的认为专利就是发明。实际上除了发明,专利还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两种,而像同学A说的包上漂亮的包装纸,此时这个杯子的创新点在杯子的外观上,属于外观设计的范畴。


最后,笔者想说,提到学生申请专利,大多数人对此依然抱有怀疑的态度,这反映出人们对专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,对专利也存在一定的误解,众多创新的灵感更是在被自我或他人否定后便消失在记忆中了。但相信爱动脑筋的同学A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奇思妙想,但若要申请专利,笔者建议多补充相应的专利知识,从而更全面地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。

(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)

上一篇:无

下一篇:“LV” 告 “LN”商标侵权,竟然败诉了?!

Copyright © 合肥证民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 皖ICP备2021009153号-1 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610号  

微信二维码